漏罪情节轻微的认定标准是什么
金华金东法律咨询
2025-05-09
结论:
目前法律无漏罪情节轻微统一明确认定标准,需从犯罪性质、情节和后果等方面综合判断,且不同罪名考量因素有别,要结合具体案件和司法实践确定。
法律解析:
认定漏罪情节是否轻微,要综合多方面因素。从犯罪性质上,法定刑低、社会危害不大的罪名可能属情节轻微,如数额小的侵占类犯罪。犯罪情节方面,手段温和、主观恶性小,像因疏忽或受诱使犯罪且主动减少损害的,可考虑情节轻微。犯罪后果上,危害结果显著轻微,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、人身伤害等情况也可能符合。但不同罪名有不同考量因素,最终需结合具体案件与司法实践。如果遇到涉及漏罪情节认定相关的法律问题,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,以获取准确、详细的法律建议和帮助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分析:
(1)当前法律没有对漏罪情节轻微制定统一明确的认定标准,综合判断要从犯罪性质、情节和后果等方面入手。
(2)从犯罪性质来说,法定刑低、社会危害不大的罪名的漏罪,有可能被认定为情节轻微,比如数额小的侵占类犯罪。
(3)在犯罪情节上,犯罪手段温和、主观恶性小,如因疏忽或受诱使犯罪且主动减少损害,可考虑情节轻微。
(4)犯罪后果方面,危害结果显著轻微,未造成财产损失、人身伤害等,也可能符合情节轻微情形。但不同罪名考量因素不同,认定要结合具体案件和司法实践。
提醒:漏罪情节轻微认定复杂,不同案情有不同判定,建议咨询以深入分析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法律未统一明确漏罪情节轻微的认定标准,通常从犯罪性质、情节和后果综合判断。
2.犯罪性质上,法定刑低、社会危害小的罪名,比如数额小的侵占犯罪,可能属情节轻微。
3.犯罪情节中,手段温和、主观恶性小,像因疏忽或受诱使犯罪且主动减少损害,可考虑情节轻微。
4.犯罪后果显著轻微,没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等,也可能符合该情形。最终认定要结合具体案件与司法实践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由于法律未对漏罪情节轻微给出统一明确标准,通常从犯罪性质、情节和后果综合判断。若漏罪法定刑低、社会危害不大,犯罪手段温和、主观恶性小,且造成的危害结果显著轻微,可能被认定为情节轻微。但不同罪名考量因素有别,需结合具体案件和司法实践认定。
2.为使漏罪情节轻微认定更科学合理,司法机关可制定相对细化的参考标准,对常见罪名的情节轻微情形作出列举式规定。加强案件例子指导,发布典型案件例子供司法人员参考。司法人员应不断提升业务能力,精准把握各因素在不同案件中的权重,确保认定公正准确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(一)若涉及漏罪情节认定,当事人可收集能证明犯罪性质、情节和后果的证据。比如对于侵占类犯罪,提供财物数额小的证据,证明法定刑低、社会危害不大。
(二)若犯罪手段温和、主观恶性小,要提供相应证据,如受他人诱使的聊天记录、主动减少损害的相关材料等。
(三)若漏罪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、人身伤害等,提供现场照片、证人证言等证据证明危害结果显著轻微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六十七条规定,犯罪以后自动投案,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,是自首。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,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其中,犯罪较轻的,可以免除处罚。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,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,以自首论。该条虽未直接规定漏罪情节轻微认定标准,但体现了综合考量犯罪情况的精神。
目前法律无漏罪情节轻微统一明确认定标准,需从犯罪性质、情节和后果等方面综合判断,且不同罪名考量因素有别,要结合具体案件和司法实践确定。
法律解析:
认定漏罪情节是否轻微,要综合多方面因素。从犯罪性质上,法定刑低、社会危害不大的罪名可能属情节轻微,如数额小的侵占类犯罪。犯罪情节方面,手段温和、主观恶性小,像因疏忽或受诱使犯罪且主动减少损害的,可考虑情节轻微。犯罪后果上,危害结果显著轻微,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、人身伤害等情况也可能符合。但不同罪名有不同考量因素,最终需结合具体案件与司法实践。如果遇到涉及漏罪情节认定相关的法律问题,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,以获取准确、详细的法律建议和帮助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分析:
(1)当前法律没有对漏罪情节轻微制定统一明确的认定标准,综合判断要从犯罪性质、情节和后果等方面入手。
(2)从犯罪性质来说,法定刑低、社会危害不大的罪名的漏罪,有可能被认定为情节轻微,比如数额小的侵占类犯罪。
(3)在犯罪情节上,犯罪手段温和、主观恶性小,如因疏忽或受诱使犯罪且主动减少损害,可考虑情节轻微。
(4)犯罪后果方面,危害结果显著轻微,未造成财产损失、人身伤害等,也可能符合情节轻微情形。但不同罪名考量因素不同,认定要结合具体案件和司法实践。
提醒:漏罪情节轻微认定复杂,不同案情有不同判定,建议咨询以深入分析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法律未统一明确漏罪情节轻微的认定标准,通常从犯罪性质、情节和后果综合判断。
2.犯罪性质上,法定刑低、社会危害小的罪名,比如数额小的侵占犯罪,可能属情节轻微。
3.犯罪情节中,手段温和、主观恶性小,像因疏忽或受诱使犯罪且主动减少损害,可考虑情节轻微。
4.犯罪后果显著轻微,没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等,也可能符合该情形。最终认定要结合具体案件与司法实践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由于法律未对漏罪情节轻微给出统一明确标准,通常从犯罪性质、情节和后果综合判断。若漏罪法定刑低、社会危害不大,犯罪手段温和、主观恶性小,且造成的危害结果显著轻微,可能被认定为情节轻微。但不同罪名考量因素有别,需结合具体案件和司法实践认定。
2.为使漏罪情节轻微认定更科学合理,司法机关可制定相对细化的参考标准,对常见罪名的情节轻微情形作出列举式规定。加强案件例子指导,发布典型案件例子供司法人员参考。司法人员应不断提升业务能力,精准把握各因素在不同案件中的权重,确保认定公正准确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(一)若涉及漏罪情节认定,当事人可收集能证明犯罪性质、情节和后果的证据。比如对于侵占类犯罪,提供财物数额小的证据,证明法定刑低、社会危害不大。
(二)若犯罪手段温和、主观恶性小,要提供相应证据,如受他人诱使的聊天记录、主动减少损害的相关材料等。
(三)若漏罪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、人身伤害等,提供现场照片、证人证言等证据证明危害结果显著轻微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六十七条规定,犯罪以后自动投案,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,是自首。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,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其中,犯罪较轻的,可以免除处罚。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,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,以自首论。该条虽未直接规定漏罪情节轻微认定标准,但体现了综合考量犯罪情况的精神。
上一篇:如何进行教唆犯的司法认定
下一篇:暂无 了